- 注册时间
- 2017-11-3
- 最后登录
- 2019-12-12
- UID
- 1263387
- 在线时间
- 78 小时
- 帖子
- 285
- 精华
- 0
- 金钱
- 1191 RMB
- 威望
- 2860 点

- 威望
- 2860 点
- 金钱
- 1191 RMB
- 积分
- 1783
- 注册时间
- 2017-11-3
|
广告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淮北人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没事咪两口 偶尔炸雷子 淮北人的这个“爱好” 是怎么来的? 现在原因找到了 ▽ 据县志记载,濉溪县明清酿酒作坊遗址面积达37万平方米,今年发掘面积近2000平方米,连同去年建设施工破坏清理的1000平方米,发掘面积共计3000平方米。目前发掘区域在龙脊山路与武家巷之间,正好是明代至民国时期北城墙,面积测量达18000平方米,共分布四个酿酒糟坊,自西向东分别是信源、魁源、大同聚和祥源。武家巷以西仍是酿酒遗址区域,东西长80米,沱河路以北长150米,计12000平方米,目前遗址多数被现代的厂房、民居等建筑占压。
据考古人员介绍,此处遗址是2018年10月项目施工人员清理地面附属物垃圾时发现的。县文管局随即进行试掘,随后发掘面积1000多平方米,并上报省级部门。省考古所于今年3月正式发掘。
考古人员在挖掘中发现众多反映酿酒工业流程的遗存,还清理出比较完备、反映酿酒流程的生产设施系统,包括蒸馏灶、储水池、水井、发酵池、曲房、晾堂、排水沟等,以及大量用于烧制蒸馏的碳灰。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陈超表示,这是目前我国北方地区首次经过科学大规模发掘的酿酒作坊遗址,发现酿酒制作工艺流程的各生产要素设备比较齐全,并且保存比较完好,较全面地反映了皖北乃至北方蒸馏酒制作工艺发展的生态模式。
濉溪长丰街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时代是明代晚期至民国时期,其工艺延续到近现代,时代脉络比较清晰,传承有序,没有断层。考古人员在遗址中首次在北方地区发现了 “前店后坊”的酿酒布局。这一布局主要集中在四川地区,在北方酿酒遗址中尚属首次发现,反映了当时手工业生产和销售的模式,在体现地方酒业酿造、销售特色的同时,也趋于全国统一化。
此次出土遗物比较丰富,按质地分为陶器、缸胎瓷、瓷器、玻璃器、铜器、骨器、铁器等,按器型分有酒坛、酒杯、酒瓶、酒盏、骨簪、牌九、烟嘴、鼻烟壶、笔筒等。此外,在发掘的生活用品中,一瓶民国时期的明星牌香水引起考古人员的注意,其属于高档用品,瓶子具有研究价值。从出土的物件可以看出,酿酒作坊生活状况比较富有,生活品质较高。
“在这次发掘工作中,考古人员根据考古证据找到了濉溪县城市发展的脉络和起源。结合酿酒作坊群考古遗址等多种证据,综合论证推测濉溪县为酿酒而兴起的地方城市。”陈超说,当时酿酒工业发达,对研究明代晚期至民国时期北方轻工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
|